1、片材表面粗糙、無光澤
1) 壓延輥間存料太少或太多。應適當調整壓延輥間存料量。
2) 物料混煉塑化不良。應提高物料的混煉塑化效果。
3) 混煉溫度太低。應適當提高混煉溫度。
4) 壓延溫度太低。應適當提高壓延溫度。
5) 壓延輥速比太小,造成"脫輥。。應適當調整壓延輥速比。
6) 潤滑劑用量太少。應適當增加潤滑劑用量。
7) 壓延上光輥表面磨損,光澤度差。應修復壓延輥。
8) 回用料用量太多或原料質量太差。應適當減少回用料的用量或更換原料。
2、片材表面有氣泡
1) 原料中水分含量太高。應加強捏合,提高高速混合出料溫度或進行干燥處理。
2) 壓延溫度太高。應適當降低壓延溫度。
3) 輥隙存料太少.應適當增加存料。一般存料直徑應控制在10mm左右。
4) 塑化時間太長。應適當縮短塑化時間。
3、片材表面有析出物:
1) 潤滑劑用量太多或選用不當。應減少潤滑劑用量或調整潤滑劑類型。
2) 配方中助劑與聚氯乙烯樹脂的相容性差。應適當調整配方設計。
4、片材有色差
1) 計量不準。應按配方準確計量物料,特別是著色劑用量。
2) 分散、混煉、塑化不良。應加強分散、混煉和塑化。
3) 潤滑劑、分散劑使用不當。應適當調整配方中潤滑劑和分散劑的用量。
4) 壓延溫度不穩定。應穩定壓延溫度。
5) 著色劑耐熱性太差。應選擇耐熱性好的著色劑。
掃一掃!官方二維碼